close

  “這年頭,醫生無法活了”“果斷轉出耳鼻喉科了”“逝者難安息,生者難前行”……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“2·17”北鋼醫院耳鼻喉科醫生被殺案件發生後,一些同行紛紛在網上發聲,或是怒吼,或是悲傷。
  這些聲音的背後,都是一個共同的願望:不再流血,醫患和諧。如何才能“止血”,愈合醫患關係的傷痕裂口?
  近年暴力傷醫事件屢屢發生,當行為人對被害人進行相應的賠償、道歉或受刑罰後,事件就告一段落。但如此惡劣的暴力傷醫事件卻在不斷上演,應引起社會的反思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根除。
 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,疏通糾紛的處理渠道並建立相應的醫療風險轉嫁、救濟和保障機制;同時,繼續完善醫療體制,引導人們正確認識醫療行為,讓法律手段成為醫患糾紛化解的有效途徑;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,通過公平合理有效的制度設計,保證群眾的就醫需求;完善分級診療制度,將患者根據病情輕重合理分流,使醫生與患者能充分溝通,最大限度緩和醫患間的緊張關係。
  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,也是一門“遺憾科學”,存在諸多未知性和風險。只有加大宣傳,提高公眾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,才能正確認識、對待疾病,為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發揮積極作用。
  醫患暴力沒有贏家。醫患矛盾的解決,不能靠頭盔、警棍、保安等被動安全模式,而是需要社會、體制、輿論等方面共築合力、營造安全、防微杜漸。新華社
  (原標題:又見流血事件,醫患糾紛何時了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is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